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关于互联网信用评价欺诈行为的防范措施研究
文献摘要:
与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相比,互联网信用评价欺诈行为具备虚拟性、隐匿性,这种特征使得其对于市场经济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更大.从互联网信用评价欺诈行为表现看,主要为虚假好评与恶意差评等方面,助长了网络环境下信用评价的不正之风,"改评师"的出现便是最好的例证,导致了信用评价欺诈行为的日益泛滥.但从规制与防范等层面看,由于立法、管理、处罚等机制的乏力,使互联网信用评价欺诈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影响着互联网的整体环境.为此,必须建立针对性的防范机制,净化网络交易信用评价环境,遵循互联网评价信息"去隐私化",严格限定提取互联网信用评价信息主体等原则,结合犯罪经济学等思路利用法律及管理,提高打击力度,拓宽打击防控思路和策略,实现对虚假信用评价欺诈行为的规制,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推动互联网信用评价的公平公正.
文献关键词:
互联网信用评价;欺诈行为;犯罪经济学;防范措施
作者姓名:
王汤霖;王宏玉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汤霖;王宏玉-.关于互联网信用评价欺诈行为的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商业,2022(23):135-137
A类:
互联网信用评价
B类:
欺诈行为,防范措施,措施研究,不正当竞争行为,虚拟性,隐匿性,危害性,破坏性,行为表现,好评,恶意差评,评等,助长,网络环境,不正之风,例证,泛滥,处罚,为难,防范机制,网络交易,信息主体,犯罪经济学,打击力,法律责任,公平公正
AB值:
0.2448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