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风险感知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感知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5月入住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的4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选取2021年6月—2021年9月入住医院神经内科ICU的4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风险感知理论的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溶栓24 h后、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干预方式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随时间的变化NIHSS评分的下降幅度不同(F时间=122.723,P时间<0.001;F分组=19.026,P分组<0.05;F交互=7.015,P交互=0.002).观察组病人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风险感知理论的预见性护理较常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病人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病人预后结局,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
文献关键词:
风险感知;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作者姓名:
余洁;李娟;田芳;刘纪汝;刘加玲;薛娟
作者机构:
550002,贵州中医药大学;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余洁;李娟;田芳;刘纪汝;刘加玲;薛娟-.基于风险感知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22(29):4095-4097
A类:
B类:
基于风险,风险感知,预见性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溶栓,随机抽样,抽样法,月入,入住,神经内科,内科重症监护室,ICU,人设,常规护理,护理措施,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干预方式,交互效应,Rankin,mRS,并发症发生率,人神,神经功能损伤,预后结局,静脉溶栓
AB值:
0.187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