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历史文献考证温胆汤的主治病证规律
文献摘要:
温胆汤为经典名方,一直备受医家重视.本文对该方在历史文献中的药物组成、剂型、方义、医案等内容进行梳理,探讨其主治病证的演变规律.结果发现,温胆汤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初为治疗胆虚寒、痰饮内生所引起的不寐,至宋朝,陈无择于原方加茯苓、大枣,提出其主治病机为"痰气郁结""心胆气虚",金元医家用实践验证了此思想.明清时期认为温胆汤组方为二陈汤加枳实、竹茹,亦可主治"痰火"为患,随症加减拓展其应用于神志病、消化病.温病学家提出"分消走泄"的思想,广泛应用其于湿热证.在温胆汤的演变过程中,其药物组成的改变及加减化裁是其主治病证变化的关键.
文献关键词:
温胆汤;经典名方;历史文献;主治病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林元媛;孟庆鸿;王晋邦;付筱童;贺缤嫣;宋月晗;王娣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07;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102401;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24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中西医结合病房,北京 10008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元媛;孟庆鸿;王晋邦;付筱童;贺缤嫣;宋月晗;王娣-.基于历史文献考证温胆汤的主治病证规律)[J].中国医药导报,2022(28):111-114
A类:
B类:
历史文献,文献考证,温胆汤,主治病证,经典名方,医家,药物组成,剂型,方义,医案,演变规律,南北朝时期,胆虚,虚寒,痰饮,不寐,宋朝,陈无择,茯苓,大枣,痰气,气郁,郁结,心胆气虚,金元,家用,实践验证,明清时期,组方,方为,二陈汤,汤加,枳实,竹茹,痰火,加减,神志病,温病学,分消走泄,湿热证,减化,化裁
AB值:
0.4802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