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第1天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胎龄的相关性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第1天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胎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出生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时的不同胎龄将早产儿分为早期组(胎龄28~31+6周)45例、中期组(胎龄32~33+6周)50例、晚期组(胎龄34~36+6周)55例.另选择同期在上述医院出生的60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出生后第1天,比较不同胎龄早产儿和对照组足月儿及不同胎龄早产儿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胎龄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足月儿出生后第1天的PT、APTT、TT水平分别为(13.07±1.98)s、(43.19±5.99)s、(22.17±4.19)s,明显低于早期组[(16.78±3.12)s、(60.11±5.11)s、(28.98±4.18)s]、中期组[(16.01±2.98)s、(58.65±7.09)s、(27.81±5.09)s]和晚期组[(15.65±4.09)s、(58.09±6.53)s、(27.58±4.16)s],而FIB水平为(2.09±0.37)g/L,明显高于早期组的(1.18±0.21)g/L、中期组的(1.21±0.34)g/L和晚期组的(1.25±0.42)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中期、晚期早产儿三组出生后第1天的PT、APTT、FIB、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早产儿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APTT、TT水平与胎龄均呈负相关(r=-0.712,-0.639,-0.591,P<0.05),FIB水平与胎龄呈正相关(r=0.653,P<0.05).结论 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后第1天的凝血功能与足月儿比较有差异,且胎龄与凝血功能密切相关.
文献关键词:
早产儿;胎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秀梅;钟伟
作者机构: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检验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秀梅;钟伟-.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第1天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胎龄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22(21):2792-2794
A类:
B类:
不同胎龄,凝血功能的,南方科技大学,大学医院,产时,31+6,33+6,36+6,另选,足月儿,出生后,产妇,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相关性分析法,晚期早产儿
AB值:
0.1493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