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距离母竹不同位置长叶苦竹的生长发育特征
文献摘要:
以南京林业大学白马基地五年生长叶苦竹(Pleioblastus chino var.hisauchii Makino)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距离母竹不同位置(0、2、4、6、8 m)竹株的生长发育及秆形形态建成规律.长叶苦竹竹笋-幼竹高生长期为70 d,竹笋-幼竹生长规律均呈"慢—快—慢"的趋势,符合Logistic模型.林中位置竹株的地径、株高、枝下高较林缘位置分别增长了1.46、2.45、49.22倍.长叶苦竹每节节长由基部到梢部都是先增大后减小,但距离母竹越远,竹株的每节平均节长和最长节长以及每节节径和最大节径整体均呈递减趋势,且距离母竹不同位置竹株相对应的每节节长和每节节径均存在正相关性.此外,距离母竹不同位置竹株的地径和株高及枝下高和株高也都呈正相关性.距离母竹不同位置竹株生物量分配均为竹秆生物量占比最大,根最小,且随着与母竹距离由近及远,竹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呈递减趋势.通过研究距离母竹不同位置长叶苦竹的竹笋-幼竹高生长、秆形建成及生物量分配,揭示长叶苦竹新造林至成林过程中竹株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混生竹竹林的经营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文献关键词:
长叶苦竹;生物量;不同距离;秆形建成;生长发育规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艳萍;李传哲;赵福泽;王福升;丁雨龙;刘国华
作者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桐梓县林业局,贵州遵义56329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艳萍;李传哲;赵福泽;王福升;丁雨龙;刘国华-.距离母竹不同位置长叶苦竹的生长发育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22(20):189-195
A类:
长叶苦竹,chino,hisauchii,秆形建成
B类:
不同位置,发育特征,南京林业大学,白马,Pleioblastus,var,Makino,形态建成,成规,竹笋,竹高,高生长,生长期,生长规律,林中,地径,株高,枝下高,林缘,每节,节节,节长,基部,越远,节径,大节,呈递,生物量分配,竹秆,由近及远,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新造,造林,林至,成林,生长发育规律,竹林,不同距离
AB值:
0.31410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