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抗性动态监测及药效验证
文献摘要: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霜脲氰的抗性时空动态,明确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治理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9年共采集分离到82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抗性水平较低且抗性发展缓慢,平均EC50、平均抗性倍数、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但整体上趋于低位平稳.不同年份检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06-0.44 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29-2.18,抗性指数为0.25-0.47.2011和2017年仅检测到敏感菌株,2012-2016年抗性菌株频率为1.90%—58.57%,2018年和2019年抗性菌株频率分别为20.83%和88.14%.不同省(自治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17-0.18 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85-0.91,抗性频率为16.61%—22.22%,抗性指数为0.29-0.3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为81.5%—87.1%,显著高于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的防治效果(61.8%—69.3%).[结论]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总体上保持敏感,霜脲氰单剂及其与代森锰锌或噁唑菌酮的混剂对晚疫病仍有良好防治效果.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20%霜脲氰SC、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和52.5%噁唑菌酮·霜脲氰WG可作为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替代药剂使用,但仍需密切监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的田间抗性发生动态,限制霜脲氰及混剂一个生长季节的使用不超过两次且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或者混合使用.
文献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霜脲氰;抗性动态;霜脲氰混剂;田间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路粉;孟润杰;吴杰;赵建江;李洋;毕秋艳;韩秀英;李敬华;王文桥
作者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51;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路粉;孟润杰;吴杰;赵建江;李洋;毕秋艳;韩秀英;李敬华;王文桥-.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抗性动态监测及药效验证)[J].中国农业科学,2022(18):3556-3564
A类:
抗性动态,霜脲氰混剂
B类:
马铃薯晚疫病菌,药效验证,一季作区,Phytophthora,infestans,时空动态,田间防治效果,抗药性治理,杀菌剂,单孢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法,田间药效试验,抗性水平,发展缓慢,EC50,倍数,抗性频率,低位,不同年份,抗性菌株,同省,SC,代森锰锌,WP,噁唑菌酮,WG,疫病防治,精甲霜灵,苯基,酰胺类,替代药剂,发生动态,制霜,生长季节,混合使用
AB值:
0.1516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