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原油在开采运移过程中沥青质沉淀规律及组成——以准噶尔盆地高探1井为例
文献摘要: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高泉背斜高探1井油藏沥青质沉淀原因,采用高温超高压模拟实验技术,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高探1井原油沥青质沉淀过程及沉淀量,结合ICP-MS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明确了沉淀物沥青质分子组成及金属元素组成对沥青质析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压力和无机矿物中金属原子是高探1井沥青质沉积的外部影响因素,其中压力是最关键因素.在134℃恒温条件下,当压力降至88.9 MPa,原油中沥青质开始迅速沉淀,压力降至74.3 MPa以下时,沥青质沉淀速率明显降低,压力降至泡点压力后,沥青质又开始大量沉淀.在105℃恒温条件下,压力降至80 MPa和20 MPa时,加入无机矿物原油的沥青质沉淀量较未加无机矿物的原油同比增长了16.7%和3.8%,说明无机矿物对沥青质沉淀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无机矿物组分显示,沉淀物中金属元素主要有钙、钡、钠、铁等,其中钙含量最高,为4.96%,其次是钡含量为3.16%.高探1井油藏原油沥青质中富含高缩合度、多氧原子类组分,该类组分在地层条件溶解于原油中,在温度、压力下降过程中,原油溶解能力下降,高缩合度组分由于溶解性低易于从原油中沉淀出来,并且由于富含强极性多氧原子组分,易与来自地层矿物中的金属原子形成更稳定的络合物结构,两者协同作用加速了沥青质沉淀.
文献关键词:
沥青质沉淀;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高温高压;高泉背斜;准噶尔盆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二庭;靳军;梁宝兴;何丹;史权;汪周华;王海静
作者机构:
新疆砾岩油藏实验室,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成都61059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二庭;靳军;梁宝兴;何丹;史权;汪周华;王海静-.原油在开采运移过程中沥青质沉淀规律及组成——以准噶尔盆地高探1井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9600-9608
A类:
沉淀规律
B类:
原油,运移过程,沥青质沉淀,准噶尔盆地,高泉背斜,斜高,油藏,高温超高压,压模,模拟实验,实验技术,ICP,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质谱技术,沉淀物,分子组成,金属元素组成,无机矿物,中金,沥青质沉积,外部影响因素,中压,恒温,压力降,泡点压力,未加,矿物组分,钙含量,钡含量,中富,缩合,氧原子,子类,地层条件,溶解能力,分由,溶解性,更稳,络合物,高温高压
AB值:
0.26354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