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药止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呕吐是中医中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是指胃失和降、气逆而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中药在治疗呕吐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也较少.本文对单味中药的止呕功效进行了分类,并对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成药止呕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生姜、半夏、吴茱萸等单味中药,小半夏汤等复方及半夏茯苓胶囊等中成药具有止呕作用,其机制与调控5-羟色胺3A(5-HT3A)、多巴胺2(D2)、神经激肽1(NK1)等受体和直接作用于中枢、胃肠平滑肌有关,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及为止呕中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文献关键词:
止呕;中药;药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丹婷;张礼欣;王泽琨;于小聪;束雅春
作者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药学部,南京21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丹婷;张礼欣;王泽琨;于小聪;束雅春-.中药止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22(17):1699-1706
A类:
HT3A
B类:
止呕,病证,胃失和降,口吐,吐出,吐方,毒副作用,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成药,药理作用,生姜,吴茱萸,小半夏汤,茯苓,药具,羟色胺,多巴胺,D2,激肽,NK1,直接作用,平滑肌,临床用药
AB值:
0.3842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