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稻鳖共作模式的响应特征
文献摘要:
稻鳖共作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然而有关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该研究以水稻单作(RM)和稻鳖共作(RT)处理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稻鳖共作模式使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总钾(Total Potassium,TK)、碱解氮(Alkali-hydrolyzale Nitrogen,AN)、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和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含量显著提高了17.82%、15.15%、13.80%、37.37%和21.57%(P<0.05).2)稻鳖共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共作使土壤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6.42%、1.16%、0.44%和2.96%,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降低了0.22%.3)共线网络分析表明,稻鳖共作增加了细菌微生物网络总节点数、边数、平均聚类数和模块化,增强了微生物网络复杂度,加强了群落间的联系;共作降低了真菌微生物网络节点数,但增加了正相互作用的微生物,增强了微生物间的协同合作.4)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土壤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全钾、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稻鳖共作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肥力,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提高了微生物丰富度,使微生物群落间的联系更紧密.该研究为探究科学合理的稻田栽培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稻鳖共作;群落特征
作者姓名:
肖力婷;杨慧林;赖政;赖胜;倪才英;陈晓玲;简敏菲
作者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 33002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南昌 330022;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肖力婷;杨慧林;赖政;赖胜;倪才英;陈晓玲;简敏菲-.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稻鳖共作模式的响应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22(24):102-109
A类:
hydrolyzale
B类:
稻田土壤,稻鳖共作,响应特征,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群落结构与功能,功能特征,驱动因子,水稻,单作,RM,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Soil,Organic,Matter,SOM,Total,Potassium,TK,碱解氮,Alkali,Nitrogen,AN,Available,Phosphorus,AP,速效钾,AK,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ota,菌子,子囊菌门,Ascomycota,Rozellomycota,相对丰度,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共线,线网,细菌微生物,生物网,均聚,聚类数,网络节点,正相互作用,协同合作,冗余分析,Redundancy,Analysis,RDA,全钾,钾含量,细菌群落结构,环境因子,有效磷含量,土壤肥力,更紧,栽培模式,群落特征
AB值:
0.2992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