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无人机飞行高度对植被覆盖度和植被指数估算结果的影响
文献摘要:
将无人机与多种成像传感设备相结合可实现田间作物表型信息的全面获取.针对田间复杂环境下无人机搭载多种成像传感设备在不同飞行高度处提取的作物信息具有差异性的问题,该研究着重探究了无人机搭载2种成像传感设备获取图像时,不同飞行高度对估算植被覆盖度以及植被指数结果的影响.首先为防止外界环境变化对获取图像质量造成干扰,通过最近邻插值算法将无人机飞行高度为25 m处获取的2个多光谱和可见光图像数据集分别退化为10个不同地面分辨率的模糊图像数据集,模拟无人机在不同飞行高度下获取的作物图像.然后获取50 m高度处的无人机图像数据集,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验证模拟数据集的有效性.最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估算不同数据集中的植被覆盖度,分类精度大于91%.结果发现,当植被覆盖度小于1/2时,随着地面分辨率的降低该指标不断被低估,反之则被高估.飞行高度50 m的真实图像与模拟图像估算植被覆盖度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28,两者具有强相关性,模拟图像估算得到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具备参考意义.植被指数估算结果中,首先对无人机图像数据集进行辐射校正、阈值分割等图像预处理,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植被指数,最后通过假设性检验对10个图像数据集计算得出的植被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可见光植被指数在飞行高度61 m时均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在飞行高度42 m时没有差异(P>0.1),多光谱植被指数在10个高度下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为保证无人机获取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当无人机搭载该研究的两种相机获取作物信息时建议飞行高度为42 m.研究结果可为研究者利用无人机搭载多传感设备获取作物信息设定合适的飞行高度、减小作业成本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无人机;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飞行策略
作者姓名:
何勇;杜晓月;郑力源;朱姜蓬;岑海燕;许丽佳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杭州 310058;农业农村部光谱检测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58;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四川 62501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勇;杜晓月;郑力源;朱姜蓬;岑海燕;许丽佳-.无人机飞行高度对植被覆盖度和植被指数估算结果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2(24):63-72
A类:
B类:
无人机飞行,飞行高度,对植,植被覆盖度,传感设备,田间,间作物,作物表型,表型信息,复杂环境,搭载,先为,外界环境,图像质量,最近邻插值,插值算法,多光谱,可见光图像,图像数据集,地面分辨率,模糊图像,无人机图像,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分析验证,模拟数据,随机森林模型,分类精度,着地,低估,反之,高估,拟图,强相关性,辐射校正,阈值分割,图像预处理,公式计算,假设性,可见光植被指数,光谱植被指数,获取数据,作业成本,飞行策略
AB值:
0.2547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