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的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分区方法
文献摘要:
明晰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选址及提升方向是发挥高标准农田投资效益,提升高标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的技术关键.该研究基于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的理论方法,从土壤条件、立地条件、空间稳定性、景观格局、生态约束等5个维度构建了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通过比较各因素的现实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建立障碍度与生态位耦合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结合适宜性-障碍度-改造难度的组合结果,按照"由优到劣,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优先度分区,并对河北省保定市326460万个耕地斑块进行了定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保定市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适宜性整体中等偏低,中等适宜的耕地面积最多,勉强适宜的耕地面积最少.2)保定市耕地的土壤条件与生态约束对其建设发展的障碍度较高.土壤条件维度下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及土层厚度;地下水埋深与地下水补给量是生态约束维度的主要障碍因子.3)将保定市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划分为生产优先建设区、生产次优先建设区、"生产-生态"协同建设区、后备建设区及生态保育区.其中生产优先建设区所占比例最大,面积约为20.99万hm2,建设适宜性高,主要障碍因子改造难度小,提升潜力大,稍加改造即可达到区域最优水平.上述方法能够有效用于区域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实施的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选址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文献关键词:
土地利用;适宜性;区划;多维超体积生态位;高标准生态农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振庭;孔祥斌;张雪靓;陈文广;廖宇波;姚东恒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振庭;孔祥斌;张雪靓;陈文广;廖宇波;姚东恒-.基于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的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分区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22(13):253-263
A类:
多维超体积生态位,高标准生态农田
B类:
农田建设,建设分区,分区方法,建设选址,提升方向,高标准农田,投资效益,抗灾,减灾能力,技术关键,理论方法,土壤条件,立地条件,空间稳定性,景观格局,生态约束,维度构建,适宜性评价体系,障碍度,障碍因子诊断,诊断模型,先易后难,优先度,保定市,万个,斑块,定量化评估,耕地面积,勉强,条件维度,主要障碍,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补给,补给量,建设区,产次,次优,协同建设,后备,生态保育,hm2,提升潜力,稍加,决策依据
AB值:
0.2569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