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核果类果树种子休眠的机制及其解除方法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核果类植物是温带地区重要的果树资源,兼具良好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园林观赏价值.休眠是核果类果树种子为应对不良外界环境而产生的适应性进化,有利于保障种群的延续,但不利于苗木的规模化繁育.为了优化核果类植物繁育技术,提高苗木繁育效率,对核果类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本研究重点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分别从果肉、内果皮、种皮、种胚4个方面对核果类果树种子休眠机制及休眠打破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基于综述结果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在阐明核果类果树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的基础上,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种子休眠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并为乡土植物资源保护、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核果类果树种子;休眠;萌发;内源激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韦丹丹;刘鑫;包维楷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韦丹丹;刘鑫;包维楷-.核果类果树种子休眠的机制及其解除方法研究进展)[J].林业与生态科学,2022(03):279-288
A类:
核果类果树种子
B类:
温带,生态价值,园林观赏,观赏价值,外界环境,适应性进化,繁育技术,苗木繁育,植物种子,种子休眠与萌发,果肉,内果皮,种皮,种胚,休眠机制,研究前景,思路与方法,乡土植物,植物资源,资源保护,引种栽培,内源激素
AB值:
0.2327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