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InVEST模型的白洋淀—大清河流域水源涵养分析
文献摘要:
白洋淀—大清河流域是雄安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为探明该区产水功能的分布格局,揭示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的特殊规律,基于InVEST模型Water Yeild模块评估流域产水并计算水源涵养量,运用地统计学方法求得不同条件下的水源涵养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大清河流域产水总量为35.8亿m3m,水源涵养总量为1.7亿
m,平均产水量为83.91 mm;流域产水量与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自西北太行山区向中部浅山丘陵区缓慢增加,再自中部往东南部平原区逐渐减少.说明降水差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人类干扰等因素对涵养功能影响较大;综合区域的自然条件与相关研究,中部丘陵区雨量充沛,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小且裸土、灌木林占地面积广阔,水源涵养提升潜力较大,可通过优化植被种类与结构,特别是增加低耗水的灌木林来提高流域水源涵养能力.
文献关键词:
流域产水量;水源涵养功能;InVEST模型;白洋淀—大清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娄梦婕;史明昌;郭虹扬;杨建英
作者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北京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娄梦婕;史明昌;郭虹扬;杨建英-.基于InVEST模型的白洋淀—大清河流域水源涵养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2(05):118-123
A类:
Yeild,
m
B类:
InVEST,白洋淀,大清河流域,流域水,雄安新区,水源地,生态屏障,区产,产水功能,分布格局,水源涵养能力,Water,水源涵养量,地统计学方法,不同条件下,空间差异,m3m,流域产水量,空间变化,太行山区,浅山,山丘陵,丘陵区,东南部,平原区,降水差异,地形地貌,人类干扰,功能影响,综合区,自然条件,雨量,充沛,人类活动影响,裸土,灌木林,占地面积,提升潜力,植被种类,低耗,耗水,水源涵养功能
AB值:
0.3077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