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2)各品系投饵量在幼体培育期间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溞Ⅴ期最高,日投饵量约为75 g/m2;与之相反,幼体蜕皮周期在幼体培育过程中呈现出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溞Ⅲ-Ⅳ期蜕皮周期最短,仅为5~6 d.(3)除了个别产量异常的池塘外,各品系单蟹产苗量及饵料系数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提高,且各品系大眼幼体淡化率差异较小,均在90%左右.结果表明,虽然大规格品系在单蟹产苗量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因其抱卵蟹越冬后的回捕率及挂笼孵化率较低,整体育苗效果并无明显优势.今后仍需要通过遗传选育、亲本营养强化和优化亲本养殖管理等来提高抱卵蟹的成活率.">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土池生态育苗效果比较
文献摘要:
为评估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繁殖性能和育苗效果,分别采用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品系(雌体≥150 g,雄体≥210 g)、"长荡湖1号"A系(雌体≥200 g,雄体≥310 g)、"长荡湖1号"B系(雌体≥250 g,雄体≥360 g)及超大规格品系(雌体≥300 g,雄体≥400 g)作为亲本进行土池生态育苗试验,比较了各品系的抱卵蟹获得率、亲本孵化率、育苗期间的投饵量、幼体变态速度以及大眼幼体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1)各品系越冬后的抱卵蟹获得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明显降低,抱卵蟹成功孵化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同样呈降低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各品系投饵量在幼体培育期间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溞Ⅴ期最高,日投饵量约为75 g/m2;与之相反,幼体蜕皮周期在幼体培育过程中呈现出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溞Ⅲ-Ⅳ期蜕皮周期最短,仅为5~6 d.(3)除了个别产量异常的池塘外,各品系单蟹产苗量及饵料系数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提高,且各品系大眼幼体淡化率差异较小,均在90%左右.结果表明,虽然大规格品系在单蟹产苗量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因其抱卵蟹越冬后的回捕率及挂笼孵化率较低,整体育苗效果并无明显优势.今后仍需要通过遗传选育、亲本营养强化和优化亲本养殖管理等来提高抱卵蟹的成活率.
文献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亲本规格;品系;育苗
作者姓名:
殷乐;姜晓东;王海宁;陈瑜;吴旭干
作者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浙江澳凌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长兴 313106;陈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江苏射阳 22430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13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殷乐;姜晓东;王海宁;陈瑜;吴旭干-.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土池生态育苗效果比较)[J].水产科技情报,2022(04):193-199
A类:
土池生态育苗
B类:
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育苗效果,效果比较,Eriocheir,sinensis,繁殖性能,早熟,雄体,长荡湖,超大规格,育苗试验,得率,孵化率,育苗期,投饵,变态,大眼幼体,越冬,亲本规格,大同,蜕皮,先降,池塘,饵料系数,淡化,选育,营养强化,养殖管理,成活率,遗传育种
AB值:
0.2862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