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从本土语境的个体视角到东亚语境的国族视角——竹内好"回心"论述的语境重置与视角转换
文献摘要:
竹内好的"回心"论述在战后有所变化,与日本思想界的整体焦虑变化有关.竹内好战时写作《鲁迅》的具体背景,是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将侵华战争扩大为对英美的太平洋战争.此时从事回教圈研究的竹内好,服务于日本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煽动工作,并为日本发动战争寻得所谓带领东亚各民族反抗西方殖民者的理由.而战后竹内好写作《何谓近代——以日本与中国为例》,则是在日本反思战败的再度焦虑中,以近代化的欧洲为参照,重新思考中日的所谓不同选择.故而竹内好将讨论"回心"的语境,从中国本土内部的"专制"语境,重置为日本外在的"殖民"语境,并将论述视角从鲁迅的个体视角转换为所谓东亚各民族的国族视角.这种语境重置和视角转换的洞见及其遮蔽,对反观中国思想界自身的焦虑,具有正向与逆向的不同启示.
文献关键词:
竹内好;殖民;专制;个体;国族
作者姓名:
妥佳宁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引用格式:
[1]妥佳宁-.从本土语境的个体视角到东亚语境的国族视角——竹内好"回心"论述的语境重置与视角转换)[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01):64-78
A类:
珍珠港事件
B类:
本土语境,东亚,亚语,国族,竹内好,回心,重置,视角转换,战后,所变,日本思想,思想界,好战,战时,鲁迅,后日,侵华战争,英美,太平洋战争,回教,中国少数民族,煽动,发动战争,各民族,反抗,殖民者,何谓,战败,再度,以近,近代化,新思考,考中,故而,国本,专制,洞见,遮蔽,反观,中国思想
AB值:
0.3701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