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干旱环境条件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文献摘要:
以干旱地区某油田区块土壤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前处理方法,对比了红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两种测定方法优缺点,考察了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浓度和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提取法提取效率较高,振荡提取两次的提取回收率为84.7%,用时仅需1.5h.随着土样中石油浓度的增大,红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值的回收率均增加.光照条件下,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含量在10h内降低较多,10h后变化速率减小并趋于平衡,其损失量是由石油烃(C10-C13)的降解与挥发引起的.在不同温度(30℃/50℃)条件下,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含量在24h内均变化较大,石油组分中短链烃类(C10-C14)挥发性较强,随着温度升高,土壤中长碳链(C15-C18)石油组分也逐渐减少.在室外条件下,土壤中石油组分的变化趋势与温度和光照两单因素条件下一致,在一定时间内,碳原子数较低的烃类物质(C10-C17)通过挥发和降解作用而减少,而碳数较大的石油组分基本未发生变化.在治理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初期,可以忽略低碳链石油类污染物的影响,重点关注碳原子数较大的长碳链石油类污染物.
文献关键词:
土壤;石油污染物;振荡提取;红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作者姓名:
杨永霞;吴永花;单元杰;王雨
作者机构:
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克拉玛依834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油气田环保节能工程研究中心,克拉玛依834000
引用格式:
[1]杨永霞;吴永花;单元杰;王雨-.干旱环境条件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11):99-104
A类:
B类:
干旱环境,中石油,石油污染物,干旱地区,油田区,出土,前处理方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测定方法,光照条件,振荡提取法,提取效率,取回,5h,测定值,污染物含量,10h,损失量,石油烃,C10,C13,发引,24h,中短,链烃,烃类,C14,挥发性,碳链,C15,C18,碳原子,原子数,类物质,C17,降解作用,石油污染土壤,略低,石油类污染物
AB值:
0.2377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