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长期淹水条件下稻鱼复合种养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稻鱼复合种养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稻田环境质量稳定的同时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本研究选取"巨型稻"和"稻花鲤"为稻鱼复合种养试验材料,开展为期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稻鱼复合种养(URF30)、单独水稻种植(UR30)和干湿交替(CK)三种种植模式处理,在分蘖期结束时淹水30 cm并持续保持水位至收获,分析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探讨长期淹水稻鱼复合种养模式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RF30处理在连续的两年内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土壤总氮(TN)含量呈增加趋势,并且高于其他处理,籽粒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UR30和URF30处理进行短期淹水后,土壤中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下降,同时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和脲酶(UR)活性显著降低;稻田长期淹水会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UR30处理2020年和2021年土壤MBN含量在长期淹水后分别显著下降146.9%和55.8%;稻田养鱼有利于土壤整体酶活性的提高,2020年和2021年URF30处理土壤酶几何平均值比UR30处理分别高5.8%和7.5%,比CK分别高19.4%和15.6%.研究表明,稻田进行短期淹水导致土壤微生物在水稻拔节期受到磷限制,长期淹水导致土壤微生物在水稻成熟期受到氮限制.巨型稻复合种养在长期淹水条件下仍能有效保证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在水稻产量稳定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收益.
文献关键词:
稻鱼复合种养;淹水;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榆淇;邹冬生;王安岽;邹京辰;郑志广;刘沐琦;张满云;王华;肖润林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洞庭湖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榆淇;邹冬生;王安岽;邹京辰;郑志广;刘沐琦;张满云;王华;肖润林-.长期淹水条件下稻鱼复合种养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05):911-920
A类:
稻鱼复合种养,URF30,UR30
B类:
长期淹水,化肥,施用,稻田环境,质量稳定,巨型,田间定位,定位试验,水稻种植,干湿交替,种植模式,分蘖期,持续保持,持水,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含量,种养模式,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籽粒产量,硝态氮,有效磷含量,葡萄糖苷酶,BG,脲酶,土壤微生物量氮,MBN,稻田养鱼,几何平均,拔节期,磷限制,成熟期,氮限制,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水稻产量,经济收益
AB值:
0.1993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