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鄱阳湖鱼类集合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时间变化研究
文献摘要:
集合群落理论旨在从空间角度探索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同时集合群落结构也具有时间动态特征.于2010年4月和2019年5月,在鄱阳湖湖区的9个局部区域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分析鄱阳湖的鱼类集合群落结构特征和时间变化、驱动因素以及关键区域和物种.结果显示,2010和2019年分别采集到鱼类55种和52种,种类组成没有显著差异(P>0.05);从2010年至2019年,鱼类集合群落从Clementsian结构转变为Gleasonian结构,表明虽然鱼类种类组成分布依然沿着环境梯度变化,但是局域群落之间相似度增加,有同质化的趋势;β多样性(βtotal)从0.36减少到0.34,物种交替占比(βrepl)从57.5%增加到63.2%;局域间的β多样性从0.50~0.91减少到0.33~0.81.2010年,与长江干流之间的距离、有无支流汇入等环境因素和空间因素对β多样性(βtotal、βrepl和βrich)影响均不显著(P>0.05),2019年则有显著影响(P<0.05).较高β多样性贡献值的区域(Local Contribution to Beta Diversity,LCBD)从湖区中部转变为通江水道.物种贡献指数(Spe-cies Contributionto Beta Diversity,SCBD)较高的物种从鲇、草鱼、刀鲚、中华花鳅、贝氏(鳌)转变为银鲴、中华刺鳅、鳊、中华花鳅、泥鳅.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江湖鱼类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鱼类扩散是鄱阳湖湖区鱼类集合群落结构特征和关键区域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同时,过度捕捞、生境退化也可能对鄱阳湖鱼类群落结构造成影响.为了保护鄱阳湖以及长江中下游泛滥平原的鱼类多样性,建议减少围垦、采砂、污染等人类活动、开展生境退化评估和修复、恢复江湖连通等保护措施.
文献关键词:
集合群落结构要素分析;β多样性;变差分解;β多样性的区域贡献指数;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蒋祥龙;黎明政;杨少荣;林鹏程;王春伶;张晨;高欣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蒋祥龙;黎明政;杨少荣;林鹏程;王春伶;张晨;高欣-.鄱阳湖鱼类集合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时间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03):588-601
A类:
Clementsian,Gleasonian,repl,LCBD,Contributionto,花鳅,集合群落结构要素分析
B类:
鄱阳湖,群落结构特征,变化研究,论旨,空间角度,物种组成,时间动态,动态特征,湖区,局部区域,鱼类资源,资源调查,驱动因素,关键区域,种类组成,结构转变,组成分布,布依,环境梯度,梯度变化,局域,total,长江干流,支流汇入,空间因素,rich,贡献值,Local,Beta,Diversity,通江,江水,水道,贡献指数,Spe,cies,SCBD,草鱼,刀鲚,泥鳅,江湖,过度捕捞,生境退化,鱼类群落结构,造成影响,长江中下游,泛滥平原,鱼类多样性,围垦,采砂,人类活动,退化评估,等保,保护措施,变差分解
AB值:
0.33504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