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大刺鳅消化道结构及食性研究
文献摘要:
为了解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与食性的关系,以采自东江和桃江水域的大刺鳅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和胃含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刺鳅消化道的形态学、组织学结构及食性特征.结果显示,大刺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构成;口咽腔具舌、咽骨和咽磨;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内壁具纵行褶皱和次级分支,肌层由横纹肌和平滑肌共同组成;胃壁和肠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肌层为平滑肌,分为环肌和纵肌;胃呈"V"型,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幽门部3个部分,各部分的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贲门部向胃体部逐渐增粗,且含有胃腺细胞,幽门部肌层极为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肠较短,具一个弯曲,肠道系数为0.325±0.050,肠绒毛丰富,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肠绒毛高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胃幽门部和前肠间有2个幽门盲囊.大刺鳅食谱较广,消化道中鉴定出虾类、水生昆虫、鱼类、螺、卵和植物碎屑6大类饵料,摄食时食物不经咀嚼直接吞入;食物多样性指数(H)为2.19,不确定性较低,饵料优势指数(D)为0.33,集中性较高;虾类为大刺鳅的主要食物,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质量百分比(W%)和数量百分比(N%)分别为97.75%、92.29%和73.07%.研究表明,大刺鳅属肉食性鱼类,其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表现出与食性相适应的特点,该研究可为大刺鳅人工养殖和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关键词:
大刺鳅;消化道;形态学;组织学;食性
作者姓名:
马本贺;王海华;徐先栋;李燕华;王梦杰;吴斌;陶志英
作者机构: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南昌市特种水产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江西 南昌 33003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本贺;王海华;徐先栋;李燕华;王梦杰;吴斌;陶志英-.大刺鳅消化道结构及食性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22(03):56-63
A类:
B类:
大刺鳅,消化道结构,Mastacembelus,armatus,东江,桃江,江水,水域,石蜡切片,HE,和胃,胃含物分析,口咽,食道,黏膜上皮,复层,扁平,杯状细胞,内壁,纵行,褶皱,次级,肌层,横纹肌,平滑肌,胃壁,肠壁,黏膜层,黏膜下层,浆膜,贲门部,胃体,幽门,胃腺,腺细胞,括约肌,肠绒毛,中肠,后肠,食谱,虾类,昆虫,鱼类,碎屑,饵料,摄食,不经,咀嚼,多样性指数,优势指数,集中性,相对重要性指数,数百分,IRI,肉食性,结构表现,人工养殖,饲料开发
AB值:
0.4133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