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1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73.5±9.3)岁,术前病程4~240个月,体质指数(24.2±1.7)kg/m
2,产次(1.7±0.8)次,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Ⅲ~Ⅳ度。术前最大尿流率(9.6±3.4)ml/s,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26(20,32)cmH
2O(1cmH
2O=0.098kPa),膀胱初感尿意容量(119.1±39.4)ml,膀胱初感尿急容量(253.6±75.7)ml,膀胱最大测压容量(406.0±79.8)ml,残余尿量10(10,28)ml。术前7例(44%)尿动力学检查可见无抑制性收缩波,提示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术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评分100(70,122)分,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107(90,160)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中显露骶骨岬右侧区域,分离子宫前后壁,右侧子宫阔韧带分离2cm小孔。将网片裁剪为"Y"形穿过小孔,"Y"形网片前后叶缝合固定于宫颈,另一端固定于骶骨前纵韧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手术前后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POP-Q分度、PFDI-20评分、PFIQ-7评分变化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本研究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出现尿道、膀胱、直肠及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255.6±56.0)min,出血量(28.8±18.2)ml。术前7例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者,术后复查逼尿肌过度活动消失或大幅减少。术后随访3~36个月,随访期间1例出现复发,其余未出现脱垂和排尿症状,术后复查POP-Q分度均降为0~Ⅰ度,患者主观满意率94%(15/16)。术后患者PFDI-20评分为13(8,24)分,PFIQ-7评分为11(6,15)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01);膀胱初感尿急容量为(272.5±88.5)ml,较术前显著增加(
P=0.038);膀胱最大测压容量为(427.2±79.2)ml,较术前显著增加(
P=0.006)。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示,患者术后基本恢复盆底解剖结构,达到功能复位。
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主观效果及客观效果好,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其对于膀胱功能的改善尚需更大样本量研究验证。
文献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机器人;骶骨固定术;影像尿动力;疗效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佳文;孟令峰;张耀光;赵爽怿;周云鹤;褚欣;伍建业
作者机构:
北京医院泌尿外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佳文;孟令峰;张耀光;赵爽怿;周云鹤;褚欣;伍建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2(09):665-670
A类:
1cmH
,098kPa
B类: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盆腔器官脱垂,北京医院,体质指数,m
,产次,POP,分度,最大尿流率,ml,2O,尿意,尿急,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检查,抑制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盆底障碍,PFIQ,显露,宫前,后壁,阔韧带,2cm,小孔,网片,裁剪,穿过,后叶,缝合固定,定于,宫颈,另一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过手,手术前后,后影,影像尿动力,手术效果,尿道,神经损伤,复查,术后随访,排尿症状,降为,满意率,术后患者,盆底解剖,解剖结构,复位,膀胱功能,尚需,大样本量
AB值:
0.2256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