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家"何以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社会性基础
文献摘要:
基层社区干部把家庭作为社会治理的方法用于解决基层社区治理的难题,正是抓住"家"作为中国人的"民心所向".家庭伦理是社会底蕴的核心,在基层社会承担着某种动员居民自治、激发社会活力从而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作用.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抓手和基层社会的黏合机制,一直是构筑现代社会有机性的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例如在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中,社区干部的儿童视角之所以能取得成效,正是因为重视"世代之间的力量"中"为了子孙"的家庭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家庭伦理可以作为构筑公共领域的社会性基础.由于儿童的介入,家庭在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中,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形象.种族绵延的观念成为最容易激发的社会活力."家"也正在成为撬动治理实践的机制和工具.家在中国不仅是一个私人化的领域,还可以生产公共性,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力的生长点,是能够对接社会和国家的一个独特场域,是构建美好社会的积极力量.
文献关键词:
社区治理;家庭伦理;自下而上;儿童视角
作者姓名:
刘亚秋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亚秋-."家"何以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社会性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2022(01):84-95
A类:
B类:
基层社区治理,社区干部,民心所向,家庭伦理,社会底蕴,居民自治,社会活力,社会治理效能,基层社会治理,黏合,有机性,内容和特点,如在,治理实践,儿童视角,能取,取得成效,世代,子孙,家庭观念,公共领域,公共事务,种族,绵延,念成,易激,撬动,个私,私人化,公共性,自下而上,社会力,生长点,美好社会,极力
AB值:
0.3857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