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光伏发电系统碳中和及其影响因素
文献摘要:
发展光伏能源是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明确光伏发电系统的碳中和路径,辨识其影响因素对于能源转型从而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解析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碳排放特征,探讨了光伏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收支和光伏阵列下草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功率为500 kW的光伏电站从生产到废弃处理全过程碳排放量约为1.00×106 kg;②相比标准煤发电,其全生命周期中减碳量约为3.05×105kg/a,节省标准煤约1.24×105 kg/a;③若光伏阵列下草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以0.33 Mg C/(hm2·a)为参考,全生命周期内草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量约为8.25 Mg,考虑其相比标准煤发电的减碳量后,500 kW光伏发电系统约需3.27年可以中和其生产建造过程的碳排放.光伏组件和设备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能耗、光伏场地气候特征等均会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采用节能环保材料、改进生产工艺、优化光伏场地选址、构建"光伏+生态修复"协同发展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碳中和效率及固碳增汇能力.
文献关键词:
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生命周期分析;碳中和;生态系统固碳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鑫淼;马志勇;周旺潇;黄勇;陈利顶;杨磊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三峡集团云南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昆明650051;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昆明650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鑫淼;马志勇;周旺潇;黄勇;陈利顶;杨磊-.光伏发电系统碳中和及其影响因素)[J].资源科学,2022(08):1735-1744
A类:
B类:
光伏发电系统,光伏能源,清洁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能源转型,碳中和目标,目标实现,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特征,碳收支,光伏阵列,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固碳,固碳增汇,kW,光伏电站,碳排放量,标准煤,减碳量,105kg,固碳速率,Mg,hm2,固碳量,光伏组件,地气,气候特征,节能环保材料,生态修复,发展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AB值:
0.2414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