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红黏土覆盖层水力参数演变规律与防渗设计讨论
文献摘要:
以红黏土为对象,通过室内单元体并结合填埋场现场原位试验,从建设施工和建成后长期服役两个不同时间尺度对土质覆盖层水力参数开展了5a的跟踪监测;分析对比了从实验室到现场、从建设施工到建成长期服役水力参数的劣化衰减规律.结果 表明:①5a长期服役中,无植被红黏土覆盖层入渗系数从10-7 cm/s增大到10-3 cm/s,增大4个数量级;有植被条件入渗系数从10-7 cm/s增大到10-6 cm/s,增大1个数量级.②自然气候长期服役覆盖层中大孔隙逐渐增多,降雨雨强过大(如暴雨)导致土质覆盖层防渗能力和储水能力下降.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当地降雨参数进行适当放大调整.③自然气候下经历反复吸、脱湿滞回循环,土质覆盖层的储水能力与降雨前土层吸湿起点(或初始吸力)和吸湿路径有关.采用室内吸湿起点初始吸力-1500kPa的主吸湿曲线设计偏于保守,结果相对安全.
文献关键词:
尾矿堆场;填埋场;封场覆盖;植被土;长期服役;水力参数;植被根系;防渗设计
作者姓名:
焦卫国;刘振男;季永新;张玥;贺明卫;廖化荣
作者机构:
贵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理工学院乡村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3;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66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焦卫国;刘振男;季永新;张玥;贺明卫;廖化荣-.红黏土覆盖层水力参数演变规律与防渗设计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22(01):45-52
A类:
1500kPa
B类:
红黏土,水力参数,演变规律,防渗设计,设计讨论,单元体,填埋场,现场原位试验,建设施工,长期服役,不同时间尺度,土质覆盖层,5a,跟踪监测,分析对比,成长期,劣化,衰减规律,入渗,数量级,植被条件,自然气候,中大孔,大孔隙,雨强,强过,暴雨,储水能力,大调,复吸,脱湿,雨前,土层,吸湿,吸力,曲线设计,偏于,尾矿堆场,封场覆盖,植被土,植被根系
AB值:
0.3601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