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细菌培养及核酸检测在儿童百日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经细菌培养及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确诊的百日咳病例临床特征,探讨2种实验方法在百日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送检的165例百日咳疑似患儿的双侧鼻咽拭子标本和临床信息,对其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及RT-PCR检测,采用χ2检验对以上2种检测方法确诊的百日咳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细菌培养和RT-PCR诊断百日咳的敏感度分别为61.70%(58/94)和86.17%(81/94),特异度分别为92.96%(66/71)和71.83%(51/71)。RT-PCR在各个年龄段、季节和不同咳嗽病程患儿中的检出率均高于细菌培养。分别经细菌培养和RT-PCR检测确诊的百日咳患儿其年龄、季节和咳嗽病程分布基本相似,均以≤3月龄最多,夏秋季呈现高发趋势,患儿咳嗽病程大多位于15~21 d。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9, P=0.036):>3岁患儿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为51.85%(14/27),其次为≤3月龄48.72%(19/39),>6~12月龄患儿阳性率最低15.00%(3/20)。不同咳嗽病程患儿间的培养阳性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41, P=0.020):咳嗽病程位于15~21 d的患儿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达到了49.23%(32/65),8~14 d次之为43.59%(17/39),咳嗽病程≤7 d的患儿培养阳性率最低,为22.86%(8/35)。 结论:细菌培养与RT-PCR检测百日咳相比,其敏感度较低、特异度较高。这2种检测方法各具优势和局限性,各级医疗机构应对不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二者结合,方能有效地提高诊断价值及诊断水平。
文献关键词:
百日咳;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儿童
作者姓名:
段素霞;李梅;张文超;王冬雪;翟玉磊;翟宇;赵梦川;崔晓薇;郭映辉
作者机构:
河北省儿童医院检验科,石家庄 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医务处,石家庄 050031
引用格式:
[1]段素霞;李梅;张文超;王冬雪;翟玉磊;翟宇;赵梦川;崔晓薇;郭映辉-.细菌培养及核酸检测在儿童百日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06):610-615
A类:
B类:
细菌培养,核酸检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实验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儿童医院,送检,鼻咽拭子,临床信息,百日咳鲍特菌,统计学分析,咳嗽病,月龄,夏秋季,不同年龄段,实验室检测方法,诊断价值,断水
AB值:
0.1200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