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不同粒径分布尾砂的充填体强度及损伤特性研究
文献摘要:
为探究尾砂粒径分布对充填体强度和损伤特性的影响,对超细尾砂(中值粒径D50=10.1μm)、细尾砂(D50=37.1 μm)和粗尾砂(D50=121.31 μm)充填体开展单轴压缩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试验,分析其强度特性和微观结构特征,并基于尖点突变理论,采用小波包技术构建充填体损伤识别指标,量化分析充填体损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尾砂D50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随着料浆浓度的升高,尾砂粒径对充填体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减小;相对超细尾砂和粗尾砂充填体,细尾砂充填体粗、细颗粒结合紧密,孔隙度最低,微观结构致密性最好;定义能量变化率(energy change rate,简称ECR)突变点为试件损伤突变的阈值,用于区分试件稳定损伤阶段和加速损伤阶段,其中,超细尾砂、细尾砂和粗尾砂充填体分别在峰值应力的92.83%、92.31%和72.93%处发生损伤突变;随尾砂D50的增大,充填体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向张拉破坏转变,破坏时ECR由20.65%增大为28.25%,损伤破坏程度逐渐加重.研究结果为改良矿山尾砂颗粒级配,进而提高充填体强度奠定了基础.
文献关键词:
尾砂粒径;数字图像相关法;小波包能谱分析;微损伤识别指标;尖点突变理论
作者姓名:
金爱兵;王杰;陈帅军;李海
作者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金爱兵;王杰;陈帅军;李海-.基于不同粒径分布尾砂的充填体强度及损伤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22(11):3083-3093
A类:
小波包能谱分析,微损伤识别指标
B类:
不同粒径,粒径分布,充填体强度,损伤特性,尾砂粒径,超细尾砂,中值粒径,D50,单轴压缩试验,digital,image,correlation,DIC,强度特性,微观结构特征,尖点突变理论,技术构建,强度和弹性模量,料浆浓度,尾砂充填体,细颗粒,孔隙度,致密性,能量变化,energy,change,rate,ECR,变点,试件,峰值应力,破坏模式,剪切破坏,张拉,损伤破坏,破坏程度,砂颗粒,颗粒级配,数字图像相关法
AB值:
0.2207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