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土体固化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基于微生物或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EICP)的土体固化技术是近年来岩土和地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系统回顾基于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土体固化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MICP/EICP固化机制、土体孔隙结构、菌液和脲酶性质、胶凝液性质和固化方式等方面对碳酸钙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孔隙越小,越不利于微生物或脲酶入渗,固化均匀性越差;土颗粒接触点越多,可为碳酸钙提供的沉积点位越多,碳酸钙与土颗粒间的黏结和桥接作用越强,固化效果越好;一定菌液或脲酶浓度或脲酶活性范围内,碳酸钙的生成速率和生成总量随浓度及活性的增大而增大,但过高的浓度或活性易导致碳酸钙生成速率过快,从而在土体注入端发生堵塞;低浓度胶凝液得到的碳酸钙晶体更小,在土体中的分布更均匀;采用合适的注浆饱和度可提高具有黏结作用的碳酸钙的占比;采用多层交替注入或单相低pH值注入可提高碳酸钙在试样中分布的均匀性.基于碳酸钙沉淀特性的影响因素,提高固化土体的均匀性,验证其耐久性,室内试验结果在现场尺度的适应性和改进方案应该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
文献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碳酸钙特性;脲酶;固化机制
作者姓名:
张茜;叶为民;刘樟荣;王琼;陈永贵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茜;叶为民;刘樟荣;王琼;陈永贵-.基于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土体固化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2022(02):345-357
A类:
脲酶性质,碳酸钙特性
B类:
土体固化,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EICP,固化技术,岩土,地质工程,工程领域,系统回顾,固化机制,孔隙结构,菌液,胶凝,凝液,固化方式,入渗,土颗粒,颗粒接触,接触点,黏结,桥接作用,固化效果,脲酶活性,生成速率,注入端,碳酸钙晶体,注浆,交替注入,单相,高碳,固化土,耐久性,室内试验,改进方案,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AB值:
0.2899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