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ASPECTS脑梗死部位与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复流相关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定义的脑梗死部位与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复流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病例来源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等14家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的采用机械取栓术治疗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Skyflow研究)。纳入取栓术后即刻扩展的脑梗死溶栓(eTICI)分级≥2b级、随访时间≥90 d的1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将患者分为无效复流组(mRS≥3分)105例(54.7%)、有效复流组(mRS<3分)87例(45.3%)。根据ASPECTS评估的脑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M6区和非M6区梗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于ASPECTS的M6区脑梗死与无效复流的相关性。结果:105例无效复流组中,梗死灶位于M6区者占53.3%(56例);87例有效复流组中,梗死灶位于M6区者占36.8%(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原发性高血压( OR=1.78,95% CI:1.09~3.47)、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OR=1.86,95% CI:1.24~2.77)和ASPECTS( OR=1.92,95% CI:1.22~3.16)、发病至再通时间( OR=2.65,95% CI:1.27~4.65)、术后eTICI分级2c~3级( OR=2.34,95% CI:1.32~3.54)外,梗死灶位于M6区也是影响取栓术后无效复流的重要因素( OR=2.25,95% CI:1.15~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ASPECTS评估的M6区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复流的风险高。
文献关键词:
脑梗死;动脉闭塞性疾病;机械取栓术;无效复流;梗死部位
作者姓名:
李钊硕;钟海龙;周腾飞;贺迎坤;李强;王子亮;朱良付;温昌明;韩建峰;魏立平;黄立安;刘金朝;黎宏庄;蔡学礼;关海涛;顾建平;王守春;张育德;龙友明;南光贤;李天晓
作者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郑州 450003;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南阳 47300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西安 710048;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洛阳 47100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州 510630;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介入科,濮阳 457000;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神经内科,佛山 528300;丽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丽水 32300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广州 510150;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科,南京 210006;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长春 13002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洛阳 47100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广州 51026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长春 130033
引用格式:
[1]李钊硕;钟海龙;周腾飞;贺迎坤;李强;王子亮;朱良付;温昌明;韩建峰;魏立平;黄立安;刘金朝;黎宏庄;蔡学礼;关海涛;顾建平;王守春;张育德;龙友明;南光贤;李天晓-.基于ASPECTS脑梗死部位与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复流相关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2(08):794-799
A类:
无效复流,Skyflow,eTICI
B类:
ASPECTS,梗死部位,机械取栓术,多中心临床研究,Alberta,中项,脑血管病,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研究,即刻,脑梗死溶栓,2b,随访时间,回顾性研究,Rankin,mRS,M6,logistic,原发性高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c,脑梗死患者,动脉闭塞性疾病
AB值:
0.1529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