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数字经济水平对中国市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文献摘要:
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经济绿色发展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梳理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运用变异系数与泰尔指数、数据包络分析法、空间面板模型等方法,探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时间演变方面,2011-2019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城市间的整体差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则出现了明显的两段式特征.②空间集聚与格局演变方面,相比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2011-2019年表现出较弱的空间集聚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则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川渝地区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高值空间集聚区.③计量模型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阶段性特征,并且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四大区域以及不同类型城市层面的实证检验进一步验证了此结论.最后,从四个方面给出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建议.
文献关键词:
数字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面板模型;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空间异质性;"双碳"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英浩;汪明峰;崔璐明;匡爱平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中国上海 200062;崇明生态研究院,中国上海 202162;伯明翰大学 战略与国际商务系,英国伯明翰 B152TT;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新加坡 1175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英浩;汪明峰;崔璐明;匡爱平-.数字经济水平对中国市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经济地理,2022(09):33-42
A类:
B类:
市域,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经济,经济绿色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城,泰尔指数,数据包络分析法,空间面板模型,时间演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两段式,格局演变,年表,空间集聚特征,环渤海,珠三角,川渝地区,集聚区,计量模型,阶段性特征,稳健性检验,四大区域,城市层面,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空间异质性
AB值:
0.204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