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脑内电影意义生成的认知神经学阐释-—《雀村往东》的启示
文献摘要:
20世纪多种艺术门类的实验,都对流畅叙事产生过不同程度的怀疑或拒斥.认知神经学揭示出,创造秩序、生成意义是人类大脑的高级功能,其运作原理尚未被完全破解.当下,人工智能编剧正以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学习人类的叙事方式,但远未成熟.这些前沿科技的发展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叙事的难度与价值.杨福东的多屏装置电影《雀村往东》在"影像"与"电影"的概念边界,激活叙事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重要性.通过清理"神经美学"和"神经-影像"理论的逻辑疑点,可以发现这部作品对建构"电影-大脑"理论模型的媒介优势.借由人工智能编剧的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原理,可以搭建电影叙事和脑内意义生成的机制关联,由此深入理解在离散影像时代叙事对于连结个体与世界的意义.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明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明-.脑内电影意义生成的认知神经学阐释-—《雀村往东》的启示)[J].文艺研究,2022(08):95-108
A类:
B类:
意义生成,认知神经,神经学,经学阐释,艺术门类,流畅,畅叙,怀疑,拒斥,生成意义,脑的高级功能,编剧,循环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算法,叙事方式,远未,未成熟,前沿科技,新思考,多屏,当代艺术语境,神经美学,疑点,算法原理,电影叙事,时代叙事,于连,连结
AB值:
0.46055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