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时空演变和动力机制
文献摘要:
以黄河流域79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标准差和变差系数、ESDA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法(GWR),分析了 2005-2018年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时序演变特征方面,城乡融合系数均值由2005年的0.208提高到2018年的0.416,表明城乡融合水平持续提升,但下游地区均值一直高于中游、上游地区.标准差测度的城乡融合绝对差异由0.073升为0.103,不断缓慢上升;变差系数衡量的相对差异由0.350降为0.248,呈下降趋势.全局莫兰指数表明高于流域城乡融合系数均值的地市倾向于在空间上集聚.(2)空间演变特征方面,黄河流域东部、北部形成高于流域城乡融合系数均值的集中分布区.低于流域城乡融合系数均值的地市呈地域锁定分布.黄河流域地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形成3层次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地势起伏度、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空间扩张、交通通达性、人口城市化、居民消费水平为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时空演变主要动力因子.
文献关键词: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时空演变;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谢磊;何仁伟;史文涛;蒲红铮
作者机构:
芦溪中学,江西芦溪337200;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北京100101;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6;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5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谢磊;何仁伟;史文涛;蒲红铮-.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时空演变和动力机制)[J].中国沙漠,2022(03):31-40
A类:
B类:
黄河流域,动力机制,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变差系数,ESDA,空间探索,探索性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法,GWR,时空演变特征,时序演变,融合水平,上游地区,绝对差异,降为,全局莫兰指数,上集,空间演变,分布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地势起伏度,城市空间扩张,交通通达性,人口城市化,居民消费水平,动力因子
AB值:
0.281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