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内蒙古荒漠-草原过渡带灌木群落特征
文献摘要:
荒漠-草原过渡带是草原逐渐被荒漠取代的区域.沿阿拉善左旗-乌拉特后旗调查灌木群落,分析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荒漠-草原过渡带有62种植物,隶属于18科、47属,禾本科、藜科、豆科和菊科的植物较多.植物主要由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构成,以旱生植物为主,主要包括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群落、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群落、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群落、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和旱蒿(Artemisia xerophytica)等群落.草原化荒漠植物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和生物量较高;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盖度和密度较高;草原化荒漠沙冬青群落和红砂群落的多样性和草本层多样性较高,红砂群落灌木层多样性较高;荒漠草原的霸王群落多样性最高,红砂群落草本层多样性最高.不同群落间相似性较低.建议重点保护具有建群和"沃岛效应"的灌木群落,同时重视多年生草本植物对维持荒漠-草原过渡带植物多样性的作用.
文献关键词:
生态过渡带;物种多样性;红砂;霸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宋兆斌;辛智鸣;朱雅娟
作者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磴口 0152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兆斌;辛智鸣;朱雅娟-.内蒙古荒漠-草原过渡带灌木群落特征)[J].中国沙漠,2022(02):104-112
A类:
soongarica,Sarcozygium,xerophytica,沃岛效应
B类:
灌木群落,群落特征,阿拉善左旗,乌拉特后旗,植物群落,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育,隶属于,禾本科,藜科,豆科,菊科,多年生,生草,旱生植物,红砂,Reaumuria,霸王,xanthoxyl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白刺,Nitraria,tangutorum,Artemisia,荒漠植物,建群种,重要值,生物量,荒漠草原,草原植物,盖度,草本层,灌木层,群落多样性,落草,重点保护,护具,草本植物,带植,植物多样性,生态过渡带
AB值:
0.3807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