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生长及生物量分配对沙漠化的响应
文献摘要:
植物的资源分配模式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优势半灌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法,系统分析了不同沙漠化程度(潜在、轻度、中度、重度)下油蒿营养、生殖器官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 表明:(1)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加剧,单位面积油蒿种群密度及地上生物量降低,枯死率增加.(2)沙漠化程度的加剧会促进油蒿个体的生长,其当年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南374.4g(潜在)增加至2999.6 g(重度),增幅高达701.18%;这一过程中油蒿繁殖分配明显增加,营养分配显著降低(P<0.05),潜在、轻度沙漠化阶段油蒿繁殖分配均保持在18.6%左右,增加不显著(P>0.05),但中度、重度沙漠化阶段油蒿繁殖分配达到40.6%和62.4%,远高于潜在沙漠化阶段.(3)油蒿营养枝和生殖枝的直径、长度及生物量均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轻度沙漠化阶段油蒿营养枝的生物量显著大于(P<0.05)潜在、中度沙漠化阶段,约是两者的2.0倍和0.7倍.(4)面对沙漠化程度的加剧,油蒿营养枝和生殖枝构件的各指标(叶生物量、茎生物量、穗生物量、叶密度和穗密度)整体上均呈增加趋势,但油蒿叶分配所占比重显著降低(P<0.05),茎分配所占比重先增加后降低,轻度沙漠化阶段油蒿营养生长的茎分配占比最大(41.1%),而生殖枝构件中穗(种子)分配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因此,沙漠化的发展严重影响油蒿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但油蒿个体的生长及生物量分配格局会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加剧发生调整与权衡,油蒿个体生长策略由以营养生长为主向生殖生长为主发生转变.
文献关键词:
沙漠化;生物量;繁殖分配;营养分配;资源分配模式;权衡
作者姓名:
孙迎涛;岳艳鹏;成龙;庞营军;赵河聚;费兵强;修晓敏;吴波;赵雨兴;石麟;何金军;贾晓红
作者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荒漠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北京100091;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研究所,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迎涛;岳艳鹏;成龙;庞营军;赵河聚;费兵强;修晓敏;吴波;赵雨兴;石麟;何金军;贾晓红-.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生长及生物量分配对沙漠化的响应)[J].中国沙漠,2022(01):123-133
A类:
B类:
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ordosica,沙漠化,资源分配模式,生态适应,适应策略,半灌木,木油,样地调查,下油,生殖器官,生长特征,单位面积,种群密度,地上生物量,枯死,进油,单株,总生物量,4g,中油,繁殖分配,营养分配,营养枝,叶生物量,营养生长,生物量分配格局,个体生长,生长策略,生殖生长
AB值:
0.2299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