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A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 ⅢA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ASOL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17例ⅢA型ASO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85例;年龄60~88岁[(68.3±5.7)岁]。损伤节段:L 1 35例,L 2 38例,L 3 26例,L 4 18例。均采用PKP治疗。61例采用横突中点-关节突移行部为穿刺点(单侧穿刺组),56例采用传统的“2点”和“10点”为穿刺点(双侧穿刺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患者与术者辐射暴露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术前、术后第一天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5个月[(26.3±4.7)个月]。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为(20.4±5.6)min,患者辐射暴露量为(1.08±0.44)mSv,双侧穿刺组为(37.5±9.2)min、(2.24±0.58)mSv( P均<0.01);两组术者辐射暴露量和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伤椎Cobb角分别为(22.4±10.7)°、(23.4±11.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4.3±8.3)°、(23.5±9.5)°,较术前的(29.6±9.7)°、(30.6±12.9)°明显降低( P均<0.01)。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80.4±12.6)%、(78.8±11.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9.3±10.7)%、(77.4±11.2)%,较术前的(65.7±6.3)%、(66.4±9.7)%明显恢复( P均<0.01)。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VAS分别为(2.1±0.5)分、(2.3±1.1)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0.8)分、(2.0±0.6)分,较术前的(7.1±0.7)分、(7.2±0.9)分明显降低( P均<0.01)。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ODI分别为21.1±9.7、22.9±7.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5±4.6、19.8±9.4,较术前的72.7±4.5、73.1±3.7明显降低( P均<0.01)。两组间上述四项指标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内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VAS及ODI末次随访与术后第一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单侧穿刺组骨水泥渗漏13例[21%(13/61)],双侧穿刺组18例[29%(18/56)]( P<0.05)。单侧穿刺组相邻椎体骨折4例[7%(4/61)],双侧穿刺组5例[9%(5/56)]( P>0.05)。双侧穿刺组8例[14%(8/56)]出现关节突损伤引起的腰背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而单侧穿刺组无一例发生( P<0.01)。 结论:单侧及双侧穿刺PKP治疗ⅢA型ASOL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辐射暴露量少、骨水泥渗漏率及关节突损伤发生率低等优势。
文献关键词: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
作者姓名:
李大同;安浩;王江;冯明哲;汤志毅;孔令擘;贺宝荣
作者机构:
延安大学医学院,延安 716099;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咸阳 712046;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05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大同;安浩;王江;冯明哲;汤志毅;孔令擘;贺宝荣-.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A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22(06):523-530
A类:
ASOLF
B类:
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急性症状,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疗效比较,PKP,回顾性队列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中男,节段,L ,横突,中点,移行,行部,穿刺点,单侧穿刺,组手,手术时间,术者,辐射暴露,暴露量,注入量,第一天,Cobb,伤椎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并发症,并发症情况,mSv,四项,内伤,相邻椎体骨折,腰背部疼痛,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一例,骨水泥渗漏率,脊柱骨折
AB值:
0.1600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