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改进单毛细上升模型确定原地浸矿中的毛细损失高度
文献摘要:
再吸附现象是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中浸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其可以分为随着液体渗流在矿体下部再吸附和因为毛细作用在矿体上不再吸附两个部分.矿体下部的再吸附已有很多的研究,主要通过浸矿剂用量的多少来解决,而针对毛细上升作用引起的上部再吸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已有单毛细上升模型的基础上,把土柱的等效孔径(R等)替换单毛细上升模型原本的孔径(R),让该模型可用于土壤多孔隙网络情况,对该模型进行修正.然后通过毛细上升实验,拟合R等与孔隙比(e)、10%的细颗粒直径(D10)和浸矿剂浓度(CNS)的函数关系.然后考虑含水率(θ)对毛细上升高度的影响,得出修正计算公式.最终通过验证实验得出该修正模型计算值和真实值差值在6%以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符合回收上部毛细再吸附的高度计算需求.
文献关键词:
再吸附;毛细上升高度;单毛细上升模型;浸矿剂浓度;等效孔径;孔隙比;10;细颗粒直径(D10)
作者姓名:
肖莜丰;秦磊;王观石;罗嗣海;李琪;张超
作者机构:
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肖莜丰;秦磊;王观石;罗嗣海;李琪;张超-.改进单毛细上升模型确定原地浸矿中的毛细损失高度)[J].稀有金属,2022(02):215-226
A类:
单毛细上升模型
B类:
模型确定,原地浸矿,再吸附,吸附现象,离子型稀土,浸取率,渗流,矿体,附和,毛细作用,土柱,等效孔径,孔隙网络,孔隙比,细颗粒,颗粒直径,D10,浸矿剂浓度,CNS,函数关系,毛细上升高度,验证实验,修正模型,计算值,真实值,高度计算
AB值:
0.2646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