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长乐—南澳构造带泉港临头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中岩浆绿帘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文献摘要:
岩浆绿帘石能够作为压力计反映岩体侵位深度,进而可估算地壳抬升剥蚀速率及地壳演化历史,因而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关注.在长乐—南澳构造带泉港临头地段发现了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中的岩浆绿帘石.该地段是我国当前报道岩浆绿帘石的第5处产出地,但在东南沿海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含岩浆绿帘石的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早白垩世(K1),以钙性(C,Peacock碱钙指数)、中钾钙碱性系列(MKCA)、准铝质和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CA,Miyashiro SiO2-FeO*/MgO)为主,具镁安山岩系列(MA)性质,呈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Tdj);轻稀土(LREE)较富集,铕负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呈现较大的钽(Ta)、磷(P)和钛(Ti)负异常,显示出造山带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中绿帘石岩相学特征显示,黑云母和自形的绿帘石分布于斜长石的隙间,为典型的填间结构;绿帘石与黑云母相互接触、相互包裹,是一起从富水的晚期岩浆中结晶出来的原生矿物,不是交代斜长石的岩浆期后的次生矿物.绿帘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Ps值为24~29,TiO2含量均小于0.1%.综合绿帘石岩相学与化学特征知悉,泉港临头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中的绿帘石为岩浆绿帘石.岩浆绿帘石形成压力约870 MPa,深度为25~32 km,而现今东南沿海陆壳厚度约30 km,据此推测,早白垩世(K1)时东南沿海陆壳厚度为55~62 km;早白垩世(K1)之后,地壳可能经历了多次抬升.
文献关键词:
岩浆绿帘石;发现;地质意义;片麻状英云闪长岩;长乐—南澳构造带
作者姓名:
崔显岳;陈柏林;司晓博;邓晋福;冯艳芳;肖庆辉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崔显岳;陈柏林;司晓博;邓晋福;冯艳芳;肖庆辉-.长乐—南澳构造带泉港临头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中岩浆绿帘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学前缘,2022(02):234-240
A类:
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岩浆绿帘石,MKCA,Miyashiro,Tdj,绿帘石岩
B类:
长乐,南澳,临头,地质意义,压力计,岩体,侵位深度,抬升剥蚀,剥蚀速率,地壳演化,地段,东南沿海地区,尚属,早白垩世,K1,Peacock,铝质,SiO2,FeO,MgO,安山岩,MA,奥长花岗岩,花岗岩演化,演化趋势,轻稀土,LREE,负异常,微量元素,Ta,造山带,火山弧,岩相学特征,黑云母,斜长石,隙间,富水,原生矿物,交代,次生矿物,电子探针分析,Ps,TiO2,化学特征,知悉,海陆,陆壳
AB值:
0.24578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