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北热带石灰岩地区4种鸟类的胚胎心率特征
文献摘要:
胚胎心率是鸟类生活史的重要特征,能够反映鸟类胚胎新陈代谢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鸟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我国关于热带地区鸟类胚胎心率的研究较为缺乏.2021年4至7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线胚胎心率仪对北热带石灰岩地区4种常见鸟类的胚胎心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黄腹山鹪莺(Prinia flaviventris)和黄腹鹟莺(Seicercus superciliaris)的胚胎心率在孵卵后的第4天开始出现,分别为(157.9±20.5)次/min、(115.0±48.5)次/min和(153.0±11.7)次/min.白眉棕啄木鸟(Sasia ochracea)的胚胎心率在孵卵后的第5天出现(152.6次/min).随着孵卵期增加,4种鸟类的胚胎心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种内水平上,红耳鹎、黄腹山鹪莺和黄腹鹟莺的胚胎日均增长心率、孵卵期80%时的心率和最大心率与其自身的新鲜卵重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在种间水平上,卵重与胚胎日均增长心率不存在显著相关,但与孵卵期80%时的胚胎心率和胚胎最大心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表明,北热带石灰岩地区鸟类卵重量与孵卵期80%时的胚胎心率和胚胎最大心率存在种间显著负相关性,但种内相关性不显著.
文献关键词:
鸟类;胚胎心率;卵重;生活史对策
作者姓名:
何胜梅;卢柳妍;刘康梅;蒋爱伍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胜梅;卢柳妍;刘康梅;蒋爱伍-.北热带石灰岩地区4种鸟类的胚胎心率特征)[J].动物学杂志,2022(02):161-169
A类:
胚胎心率,Prinia,flaviventris,Seicercus,superciliaris,Sasia,ochracea,卵重
B类:
石灰岩,种鸟,鸟类,类生活,新陈代谢,热带地区,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线,Pycnonotus,jocosus,孵卵,天开,啄木鸟,种内,日均,显著相关性,种间,生活史对策
AB值:
0.1298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