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超低渗透砂岩SiO2纳米颗粒吸附滞留特征
文献摘要:
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纳米效应在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超低渗储层孔喉细小,纳米颗粒的吸附滞留对其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基于SiO2纳米流体在超低渗岩心中的驱替实验,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实验测试纳米颗粒在岩心中吸附量,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驱替结束后岩心切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流体质量分数(0.01%~0.50%)的增加,岩心注入压力升高,纳米颗粒滞留率增大(7.60%~87.50%)、渗透率损失率最高可达96.46%.后续NaCl溶液驱替仅可带走少许吸附不稳定的游离态纳米颗粒,但未明显缓解吸附滞留情况,纳米颗粒已在岩心中形成了有效封堵.为了不影响后续流体的注入,超低渗砂岩注入SiO2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不能大于0.01%.驱替结束后岩心切片的SEM扫描图像显示,纳米颗粒集中吸附在岩心前段的孔喉和基质表面,占据流体渗流通道,引起孔喉结构变化.纳米流体浓度越大,颗粒聚集现象越明显.
文献关键词:
纳米颗粒;超低渗;吸附;封堵
作者姓名:
鹿腾;杜利平;彭栋梁;李兆敏
作者机构:
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鹿腾;杜利平;彭栋梁;李兆敏-.超低渗透砂岩SiO2纳米颗粒吸附滞留特征)[J].油田化学,2022(01):76-81
A类:
集中吸附
B类:
超低渗透,低渗透砂岩,SiO2,纳米颗粒,吸附滞留,提高原油采收率,超低渗储层,储层孔喉,细小,储层物性,纳米流体,岩心,驱替实验,分光光度,实验测试,吸附量,电镜观察,心切,注入压力,压力升,颗粒滞留,滞留率,渗透率损失率,NaCl,带走,少许,游离态,解吸附,留情,封堵,续流,扫描图像,前段,流体渗流,渗流通道,孔喉结构,颗粒聚集
AB值:
0.3232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