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东北-黄淮海平原旱作区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还田替代化肥潜力
文献摘要:
东北-黄淮海平原旱作农业区(旱作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估算旱作区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和化肥替代潜力,可为该区域秸秆养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5-2018年统计 年鉴数据,对旱作区各市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和利用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和大豆累积播种面积占旱作区作物播种面积的81.49%;作物秸秆资源年均产量分别为9 432.24万t(小麦)、13 485.91万t(玉米)和732.94万t(大豆),占全国相应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的70.96%、51.63%和42.34%.秸秆养分总量为678.60万t,包含167.75万t(N)、67.12万t(P2O5)和443.73万t(K2O),累计占该区域三大作物推荐施肥总量的53.75%.秸秆还田模式下,小麦、玉米和大豆秸秆当季替代化肥(N+P2O5+K2O)潜力分别为188.88、138.71和38.51 kg·hm-2.小麦主要种植区(黄淮海平原)小麦秸秆可实现 N 16.15~30.11 kg·hm-2,P2O5 7.89~14.71 kg·hm2,K2O 112.18~209.16 kg·hm-2的化肥替代;玉米主要种植区(东北平原)玉米秸秆可实现N20.39~39.85kg·hm-2,P2O5 10.39~20.31 kg·hm-2,K2O66.60~130.18kg·hm-2.可见旱作区秸秆还田替代化肥潜力较大.
文献关键词:
旱作农业区;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秸秆还田;化肥替代
作者姓名:
汪秋云;李庆阳;柴如山;李军利;王擎运;郃红建;张世文;马东豪;张佳宝;徐明岗
作者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江淮耕地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绿色磷肥智能制造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合肥230036;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淮南23200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
引用格式:
[1]汪秋云;李庆阳;柴如山;李军利;王擎运;郃红建;张世文;马东豪;张佳宝;徐明岗-.东北-黄淮海平原旱作区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还田替代化肥潜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2(04):621-629
A类:
K2O66
B类:
黄淮海平原,旱作区,作物秸秆,秸秆养分资源,养分资源量,替代化肥潜力,旱作农业区,化肥替代,化肥减施,年鉴,各市,利用潜力,播种面积,秸秆资源,国相,应作,作物推荐,推荐施肥,秸秆还田模式,大豆秸秆,N+P2O5+K2O,种植区,小麦秸秆,hm2,东北平原,玉米秸秆,N20,85kg,18kg
AB值:
0.2108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