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
文献摘要:
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针对现有研究在社会融合的空间特征及流入地作用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引入空间分析和分层线性模型,揭示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总体社会融合指数为0.43,存在行为融合(0.71)>心理融合(0.61)>经济融合(0.33)的维度特征.②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集聚性,高水平社会融合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山东半岛和川渝地区,低水平社会融合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地区.在这些地区中,总体上存在人口 50万以下的小城市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高于大城市的基本特征.③流入地因素和个体因素共同影响和形塑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水平和空间格局,且流入地的人口规模、住房支出(房价水平)和公共服务等因素对个体因素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包含正向极化、负向极化、正向均化、负向均化等4种调节机制.本文呼吁从流入地—个体因素关联的人地关系视角开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重视流入地因素对个体因素的影响,为基于流入地的政策调控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流入地;分层线性模型;新型城镇化;中国
作者姓名:
邢祖哥;黄耿志;薛德升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51908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邢祖哥;黄耿志;薛德升-.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空间格局与影响机制)[J].地理学报,2022(10):2474-2493
A类:
B类:
中国城市,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空间格局,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空间特征,流入地,研究不足,监测调查,空间分析,分层线性模型,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融合指数,心理融合,经济融合,维度特征,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性,山东半岛,川渝地区,东南沿海,关中平原,华北平原,平原地区,小城市,融合水平,个体因素,形塑,人口规模,住房支出,房价水平,均化,调节机制,呼吁,人地关系,融合研究,政策调控
AB值:
0.2768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