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鄱阳湖六种野鸭越冬行为及觅食策略
文献摘要:
2019年10月-2020年1月和2020年10月-2021年1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法对鄱阳湖区6种野鸭越冬行为和觅食策略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6种野鸭最多的4种行为均为取食、休息、修整和运动.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和针尾鸭(Anas acuta)的取食行为比例均极显著高于休息行为(P<0.01),采用多取食少休息的行为模式.绿翅鸭(Anas crecca)和赤颈鸭(Mareca pe-nelope)的休息行为比例均显著高于取食行为(P<0.01),采用多休息少取食的行为模式;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取食和休息行为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取食和休息并重的行为模式.6种野鸭的体型大小与取食(P>0.05)和休息行为比例(P>0.05)均无显著相关性,时间分配主要由野鸭采用的行为模式决定.取食策略上,赤麻鸭以头部和头颈浸入水中这两种方式为主,其余5种野鸭均以头颈浸入水中的取食方式为主,表明它们的主要食物资源均在水下.不同头颈长度的野鸭取食深度差异较大,产生空间生态位分化,减少种间竞争.6种野鸭取食多样性指数与运动行为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0.609,P<0.05),与取食行为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936,P<0.01),表明取食方式多样化的野鸭不需要频繁更换觅食地,从而减少运动行为来节省能量.绿翅鸭、斑嘴鸭、绿头鸭和针尾鸭的体重与头颈取食持续时间(r=0.999,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取食频次呈显著负相关(r=-1.000,P<0.01).上述结果表明,鄱阳湖区野鸭的行为模式差异较大,体型较大的野鸭采用增加取食持续时间的策略,体型较小的野鸭采用增加取食频次的策略.
文献关键词:
鄱阳湖;野鸭;时间分配;行为节律;取食策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邵明勤;曾健辉;何文韵;植毅进;龚浩林;杨福成;戴年华
作者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330022;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南昌3301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邵明勤;曾健辉;何文韵;植毅进;龚浩林;杨福成;戴年华-.鄱阳湖六种野鸭越冬行为及觅食策略)[J].生态学杂志,2022(02):294-299
A类:
crecca,Mareca,nelope,zono,rhyncha
B类:
六种,野鸭,越冬,觅食,扫描法,点动,鄱阳湖区,休息,修整,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赤麻鸭,Tadorna,ferruginea,acuta,取食行为,行为模式,斑嘴鸭,体型,显著相关性,时间分配,取食策略,头颈,浸入,两种方式,食物资源,颈长,生态位分化,种间竞争,多样性指数,运动行为,少运,节省能量,模式差异,行为节律
AB值:
0.2815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