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前后视力及固视性质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手术前后视力及固视性质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IMH患者25例2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手术前后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微视野检查。BCVA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MP-3微视野计测量患眼黄斑12°视网膜光敏感度(MS)、双变量轮廓椭圆面积(BCEA)。采用OCT仪测量患眼黄斑裂孔最小直径(MIN )、基底直径(BASE);应用Image-proplus 6.0图像处理软件测量优选的视网膜注视点(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手术后随访1、3个月时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患眼手术前后BCVA、PRL距离黄斑中心凹距离、MS、BCEA、黄斑裂孔形态的变化。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术后3个月BCVA与手术前BCVA、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手术前MIN、BCVA、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MS、BCEA与手术后3个月BCVA的相关性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5例25只眼中,男性1例1只眼,女性24例24只眼;黄斑裂孔分期为Ⅲ、Ⅳ期分别为11、14只眼。MIN、BASE分别为(537.68±200.09 )、(905.48±278.79)μm。手术后1个月,裂孔均闭合。手术前及手术后1、3个月,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80±0.17、0.70±0.21、0.60±0.25,MS分别为(22.20±3.86)、(23.60±3.14)、(24.38±2.68)dB,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分别为(537.72±426.05 )、(402.00±395.06)、(236.80±219.54)μm,BCEA分别为(7.90±3.43)、(6.40±2.67 )、(4.80±2.32)deg 2。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BCVA ( F=7.047、20.104)、MS ( F=1.980、5.390)明显提高,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 F=1.265、9.530)、BCEA ( F=2.762、13.617)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3个月BCVA与手术前MIN ( r=0.810)、BASE ( r=0.664 )、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BCVA ( r = 0.854、0.940)、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MS ( r=-0.548、-0.578)、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 r=0.833、0.915)、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BCEA( r= 0.636、0.732)均呈显著相关(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BCVA是手术后3个月BCVA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 结论:IMH患眼手术后BCVA、MS明显提高,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BCEA缩小;手术前BCVA、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是手术后视力不良的风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视力;固视性质;视野测试;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作者姓名:
陈思文;王海林;牛彤彤
作者机构:
锦州医科大学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沈阳 110031;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沈阳 11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思文;王海林;牛彤彤-.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前后视力及固视性质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10):811-817
A类:
固视性质,BCEA,deg
B类: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性质分析,IMH,沈阳市,眼科检查,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内界膜剥除,除治,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微视野检查,Snellen,视力表,换算,logMAR,MP,微视野计,计测,光敏感度,双变量,椭圆面,圆面积,孔最,小直径,MIN,BASE,Image,proplus,处理软件,注视点,PRL,黄斑中心凹,中心距,手术后,术后随访,相关检查,孔形,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眼中,dB,预后不良,术后视力,视力不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视野测试,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AB值:
0.1931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