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中1型黄斑新生血管合并不同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中1型黄斑新生血管(MNV)伴不同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nAMD中1型MNV伴不同类型PED患者42例4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OCT检查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OCT 2000仪进行,对黄斑中心凹进行扫描,测量其PED高度(PEDH)、PED面积(PEDA)、PED体积(PEDV)、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根据PED的OCT图像特征,将患眼分为浆液性PED (sPED)、纤维血管性PED (fPED)、出血性PED (hPED),并据此分组。42只眼中,sPED组、fPED组、hPED组分别为16 (38.1%,16/42)、14 (33.3%,14/42)、12 (28.6%,12/42)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IVC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其后经评估按需治疗。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BCVA及OCT,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BCVA、PEDH、PEDA、PEDV、CFT变化,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12个月,sPED组、fPED组、hPED组患眼PEDH、PEDA、PEDV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改善程度的差值,hPED组分别为(-318.67±258.09) μm、(-6.50±6.33 )μm
2、(-1.95±1.78) μm
3;sPED组分别为(-119.31±224.13) μm、(-0.86±5.00) μm
2、(-0.56±1.64) μm
3;fPED组分别为(-53.93±92.51 ) μm、(-0.76±2.54) μm
2、(-0.19±0.46)μm
3。hPED组患眼改善程度显著大于sPED组、fP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918、6.029、5.494,
P<0.05 )。与治疗前BCVA、CFT比较,治疗后12个月,fPED组、hP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PED组无显著改善(
P>0.05)。3组患眼BCVA与治疗前变化幅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817、0.741、0.848,
P>0.05 )。
结论:康柏西普能有效改善或稳定nAMD中1型MNV伴sPED、fPED、hPED患眼的视功能及解剖学形态,其中对hPED的解剖学疗效更好。
文献关键词:
湿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化,病理性;视网膜脱离;血管生成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香闺;宋艳萍;黄珍;吴乔伟;闫明;叶娅
作者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州 510515;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 武汉 4300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香闺;宋艳萍;黄珍;吴乔伟;闫明;叶娅-.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中1型黄斑新生血管合并不同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03):217-224
A类:
Topcon,PEDH,PEDA,sPED,fPED,hPED
B类: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疗效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nAMD,MNV,解放军,军中,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凹进,PEDV,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图像特征,浆液,出血性,眼中,一个月,复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
,视功能,解剖学,湿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化,病理性,视网膜脱离,血管生成抑制剂
AB值:
0.1788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