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放牧对中国亚热带喀斯特山地灌草丛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中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易因干扰而退化,然而处于植被恢复早期的喀斯特灌草丛对放牧干扰的响应过程及其机制仍知之甚少.该研究以广西马山县的亚热带喀斯特山地灌草丛为对象,选取重牧、中牧、轻牧和无牧4个放牧强度的群落设置样方并进行调查,从而分析喀斯特山地灌草丛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主要结果:(1)样地中有维管植物272种,隶属77科200属,禾本科、菊科、豆科和马鞭草科是优势类群.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灌木层的科、属、种数量单调递减,草本层物种数单峰变化,峰值出现于轻牧区;(2)放牧强度增加并未使优势种发生明显更迭,但重要值会发生变化,如灌木黄荆(Vitex negunfo)以及草本入侵种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鬼针草(Bidens pilosa)的重要值会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3)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分析表明,放牧致使灌木层物种趋于同质化,多数样方间的物种组成趋于相似,但同一放牧强度中的物种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灌木层物种受放牧强度和岩石裸露率的影响最为明显,而草本层植物除受放牧强度影响外,还受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pH等因子影响;(4)群落高度、灌木层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明显降低趋势,且灌木层在群落结构方面的响应较草本层明显,这可能与山羊喜食灌木有关.总的来看,放牧强度的增加会驱使灌草丛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简单化、稀疏化和矮小化,从而显著降低地上生物量并增加喀斯特山地植被退化的潜在风险,阻碍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文献关键词:
放牧;喀斯特山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植被退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侩侩;胡刚;庞庆玲;张贝;何业涌;胡聪;徐超昊;张忠华
作者机构:
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南宁530100;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南宁530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侩侩;胡刚;庞庆玲;张贝;何业涌;胡聪;徐超昊;张忠华-.放牧对中国亚热带喀斯特山地灌草丛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11):1350-1363
A类:
negunfo,Chromolaena
B类:
亚热带,喀斯特山地,草丛,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中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放牧干扰,响应过程,知之甚少,西马,马山县,放牧强度,样地,维管植物,禾本科,菊科,豆科,马鞭草,草科,优势类群,灌木层,草本层,物种数,单峰,牧区,优势种,更迭,重要值,Vitex,入侵种,飞机草,odorata,鬼针草,Bidens,pilosa,多维尺度,NMDS,裸露,强度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盖度,地上生物量,山羊,总的来看,驱使,结构简单,简单化,稀疏化,矮小,山地植被,植被退化,潜在风险,自然恢复
AB值:
0.3089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