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增加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照组接受假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 (HLA-DR)水平,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评定双侧上肢感兴趣区(ROI)温度差异,记录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侧手部肿胀程度。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HLA-DR[(36.91±4.19)%]、双上肢ROI温度差值[(0.43±0.24)℃]、FMA-UE评分[(38.76±5.13)分]、VAS评分[(2.88±1.34)分]、肿胀程度[(29.76±8.42)ml]改善较为优异(
P<0.05)。
结论: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炎症反应,抑制交感神经过度亢进,提高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有关。
文献关键词:
迷走神经;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章晓峰;张大威;刘勇;杨凌佳
作者机构: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杭州 31001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章晓峰;张大威;刘勇;杨凌佳-.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11):1014-1017
A类: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B类:
神经电刺激治疗,疗效观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常规康复治疗,组接,流式细胞仪,血人,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红外热成像,成像系统,上肢,感兴趣区,ROI,温度差异,Fugl,Meyer,FMA,UE,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手部,肿胀程度,内治,有所改善,ml,细胞炎症,交感神经,亢进,患侧,运动功能,单核细胞,细胞表面,面人
AB值:
0.16468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