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解析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脏损伤及其机制,实验从组织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及凋亡基因表达等多个水平,分别使用H.E染色法、电镜观察法、酶活性检测法、qPCR检测基因表达法开展了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心肌纤维肿胀,断裂,间质宽度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结构破坏等组织损伤现象加重,但在24℃-24 h时组织损伤明显减轻;CK活性随着热应激加剧显著升高;LDH、SOD活性,MDA含量在24℃时达到峰值,表明大菱鲆遭受到热应激,心肌防御酶发挥抵抗作用,维持机体稳态.qPCR显示,大菱鲆心肌细胞Bax基因和Caspase-3基因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热应激的加剧,表达量降低,而Bcl-2基因逐渐升高.表明在热应激程度较轻时,大菱鲆心肌通过降低Bax、Caspase-3基因表达,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丢失来减少热应激损伤.当热应激加剧至28℃时,热应激超过自身生理调节阈值,损伤加重,机体防御系统自身也受损,造成大菱鲆心脏结构严重损伤甚至机体死亡.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大菱鲆心肌损伤加重,机体通过调节心肌防御酶活性以及使细胞凋亡,最大限度维持稳态,减少组织损伤.超过24℃时,则会造成机体损伤不可逆转地持续加重.本研究为后续大菱鲆及其他鱼类心脏对热应激的生理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海洋鱼类耐高温性状选育提供更多的性状指标,提高选育精确性.
文献关键词:
大菱鲆;热应激;心肌细胞;心脏;凋亡
作者姓名:
郭晓丽;黄智慧;马爱军;王庆敏;徐荣静;李明;陈志信
作者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渔业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6;威海市中孚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威海 2643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晓丽;黄智慧;马爱军;王庆敏;徐荣静;李明;陈志信-.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肌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水产学报,2022(06):1074-1084
A类:
B类:
大菱鲆,心肌损伤,伤及,心脏损伤,组织形态,生理生化,生化反应,凋亡基因,染色法,电镜观察,观察法,活性检测,检测法,qPCR,表达法,心肌纤维,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结构,结构破坏,组织损伤,LDH,明大,心肌细胞,Bax,Caspase,Bcl,应激程度,较轻,抗凋亡,热应激损伤,生理调节,防御系统,心脏结构,防御酶活性,机体损伤,不可逆转,生理适应,适应性机制,海洋鱼类,耐高温性,选育,精确性
AB值:
0.2871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