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云南凤庆邦漂地区花岗伟晶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文献摘要:
滇西凤庆邦漂地区发育大量花岗伟晶岩脉,为揭示花岗伟晶岩脉群的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其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伟晶岩样品具高硅(w(SiO2)=74.2%~78.6%,平均75.7%)、富碱(w(Na2O+K2O)=7.63%~11.11%,平均9.03%)、低镁值(Mg#=16.6~39.0,平均28.6)、弱过铝质(A/CNK=0.85~1.12,平均1.01)特征,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样品具低固结指数(SI=0.44~1.02),高分异指数(DI=95.1~97.3),w(Ba)(18.600×10-6~99.300×10-6)、w(Sr)(6.200×10-6~13.200 X 10-6)、w(Ti)(42.430×10-6~106.140×10-6)、w(Eu)(0.023×10-6~0.065×10-6)元素负异常,Nb/Ta(3.48~10.37)、Zr/Hf(13.18~30.06)值明显低于球粒陨石和大陆地壳的相应比值特征,指示岩浆演化高分异特性;样品富含过铝质矿物白云母,弱过铝质和偏低的锆石饱和温度(平均666℃),总体与S型花岗岩特征吻合,综合表明其属高分异S型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结晶年龄为221.4±1.9 Ma,略晚于三叠纪花岗岩成岩年龄(239~224 Ma),与岩浆演化顺序一致;二者微量元素配分曲线相似,Ba,Sr和Eu亏损,在w(Zr)-w(Hf)图上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反映二者存有亲缘关系.综上认为,花岗伟晶岩是三叠纪花岗岩晚期岩浆热液高度结晶分异的结果,起源于古元古代地壳(富黏土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晚三叠世保山—思茅地块后碰撞阶段.
文献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地球化学;岩石成因;邦漂地区;凤庆
作者姓名:
徐恒;豆松;李晓峰;姜永果;刘文佳;郑晓军;罗太旭
作者机构: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八队,云南昆明 650200;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昆明 650051;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云南昆明 6502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恒;豆松;李晓峰;姜永果;刘文佳;郑晓军;罗太旭-.云南凤庆邦漂地区花岗伟晶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J].矿物岩石,2022(01):42-53
A类:
邦漂地区
B类:
云南凤庆,花岗伟晶岩,滇西,伟晶岩脉,地球动力学背景,全岩地球化学,Pb,年代学,高硅,SiO2,Na2O+K2O,Mg#,铝质,CNK,钾玄岩,固结指数,SI,分异指数,DI,Ba,Sr,Ti,Eu,负异常,Nb,Ta,Zr,Hf,球粒,陨石,大陆地壳,比值特征,岩浆演化,白云母,锆石饱和温度,花岗岩,Ma,三叠纪,成岩年龄,微量元素,元素配分,曲线相似,亏损,存有,亲缘关系,岩浆热液,结晶分异,古元古代,代地,黏土,土泥,泥质岩,部分熔融,晚三叠世,保山,思茅,地块,后碰撞,岩石成因
AB值:
0.4249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