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文献摘要: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2018-2019年从福建省福州、三明、莆田、泉州和南平市采集具有大豆炭疽病症状的大豆豆荚,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豆荚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52株炭疽菌菌株,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分属于3种类型,从3种类型的病原菌中分别选取3株代表菌株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这9株代表菌株分别与Colletotrichum 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聚在一起.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有3种,分别为C.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其占比分别为10.53%、50.00%、39.47%.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对大豆均有致病作用,但不同的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表明平头炭疽菌是引起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而C.plurivorum为引起我国大豆炭疽病的新纪录种.
文献关键词:
大豆炭疽病;病原菌鉴定;系统进化分析;炭疽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石妞妞;阮宏椿;揭宇琳;陈福如;杜宜新
作者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石妞妞;阮宏椿;揭宇琳;陈福如;杜宜新-.福建省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22(02):539-546
A类:
plurivorum,平头炭疽菌
B类:
大豆炭疽病,分离与鉴定,病原菌种类,福州,三明,莆田,泉州,南平市,病症状,豆豆,豆荚,组织分离,分离法,形态学特征,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分属,Colletotrichum,truncatum,胶孢炭疽菌,gloeosporioides,聚在一起,致病性测定,测定结果,有致,致病作用,致病力,主要病原菌,新纪录种,病原菌鉴定,系统进化分析
AB值:
0.20859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