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生物学指数在感潮河口建闸前后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分别于2004、2010、2014、2018年对曹娥江河口段上浦闸内、新三江闸处、曹娥江大闸内、曹娥江大闸外4个采样断面的水质与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用Margalef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曹娥江大闸建成前后水质的变化,并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化学评价的水质类别结果比较.结果表明:(1)2004—2018年曹娥江河口段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5种,环节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分别占40.0%、28.6%、22.8%、8.6%.曹娥江大闸建成后大型底栖动物种数较建闸前增加,说明曹娥江河口段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2)生物学指数比化学评价对水质类别更为敏感,但过于敏感反而不利于客观反映实际水质状况.相比Margalef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更适用于反映实际水质变化,但在河床底质环境变化剧烈的情况下使用生物学指数需慎重.
文献关键词:
感潮河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学指数;水质评价;曹娥江大闸
作者姓名:
蓝雪春;叶敏;完颜晟
作者机构: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02;杭州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蓝雪春;叶敏;完颜晟-.生物学指数在感潮河口建闸前后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04):501-505
A类:
感潮河口,三江闸,曹娥江大闸
B类:
生物学指数,水质评价,江河,大型底栖动物,Margalef,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化学评价,水质类别,结果比较,环节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物种数,水生态环境,水质状况,水质变化,河床,床底,底质,慎重
AB值:
0.202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