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关节镜下可调节袢钢板全内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可调节袢钢板全内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集团澧县人民医院21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关节镜下可调节袢全内技术ACL重建.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1~56岁,平均46岁,Lachman试验Ⅲ度阳性伴软性终止点18例,Lachman试验Ⅱ度阳性伴硬性终止点3例.观察移植物粗细、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术前及术后Lachman试验情况,比较术后健侧与患侧屈膝活动度以及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2年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Larson评分等指标,以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1例患者随访时间24个月.术前Lachman试验Ⅲ度阳性伴软性终止点和LachmanⅡ度阳性伴硬性终止点的病例,术中均证实ACL完全或大部分断裂.术后半年Lachman试验阳性0例,阴性21例.术中所使用的移植物平均直径(8.59±0.44)mm,术后三维CT测量股骨粗骨道长度(21.66±2.51)mm,移植物进入股骨骨道长度(19.82±2.29)mm,胫骨粗骨道长度(19.67±1.02)mm,移植物进入胫骨骨道长度(17.69±1.26)mm.术后半年MRI显示:移植物固定牢靠,与骨道贴合良好,信号均匀.术后末次随访,健侧、患侧最大屈膝角度分别为(131.42±3.59)°和(130.71±3.6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Larson评分分别为(88.19±1.97)、(74.05±2.36)和(67.52±2.23)分,术后2年分别为(97.76±1.97)、(88.62±3.07)和(90.57±2.46)分,均较术前的(22.00±3.35)、(41.67±1.85)和(39.81±1.81)分明显提高,术后半年和术后2年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可调节袢钢板全内技术重建ACL,肌腱利用率高,稳定性好,中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肯定.
文献关键词:
关节镜;前交叉韧带;全内技术;可调节袢钢板;临床疗效
作者姓名:
曾浩;胡勇;彭晋;肖瑜辉;刘中帆;裴泳榕;王靖;翁晓军
作者机构: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湖南 长沙 410005;湖南省人民医院集团澧县人民医院 骨一科,湖南 常德 415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曾浩;胡勇;彭晋;肖瑜辉;刘中帆;裴泳榕;王靖;翁晓军-.关节镜下可调节袢钢板全内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22(03):1-7
A类:
可调节袢钢板
B类:
关节镜下,全内技术,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分析,ACL,月湖,医院集团,澧县,伤患,Lachman,性伴,软性,止点,硬性,移植物,粗细,后影,试验情况,健侧,患侧,屈膝,活动度,后半,IKDC,Lysholm,Larson,患者随访,随访时间,平均直径,道长,入股,股骨骨道,胫骨骨道,牢靠,贴合,肌腱,中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
AB值:
0.2102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