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术前腹部脂肪测定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腹部脂肪测定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38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6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2例)肝细胞癌行外科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7例,女31例;年龄为51(48,65)岁。患者术前均行腹部CT和(或)MRI检查。观察指标:(1)腹部脂肪测定情况。(2)随访情况。(3)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4)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采用曲线下面积进行效能评价。
结果:(1)腹部脂肪测定情况。238例患者中,139例术后早期复发和99例无早期复发患者的腹部总脂肪、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总脂肪指数、内脏脂肪指数、皮下脂肪指数分别为292(198,355)cm
2、153(99,194)cm
2、128(95,154)cm
2、106(76,130)cm
2/m
2、(57±27)cm
2/m
2、46(34,58)cm
2/m
2和174(114,251)cm
2、78(50,110)cm
2、88(55,127)cm
2、64(42,91)cm
2/m
2、(30±16)cm
2/m
2、31(19,46)cm
2/m
2,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7.39、-7.87、-5.03、-7.25,
t=-9.46,
Z=-5.00,
P<0.05)。(2)随访情况。238例患者均按计划进行随访。238例患者生存时间为26(8,44)个月,139例术后早期复发和99例无早期复发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1(5,18)个月和36(32,43)个月。(3)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总脂肪、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总脂肪指数、内脏脂肪指数、皮下脂肪指数是影响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
t=-5.88,
Z=-7.39、-7.87、-5.03、-7.25,
t=-9.46,
Z=-5.00,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脏脂肪指数是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06,95%可信区间为1.04~1.08,
P<0.05)。(4)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ROC结果显示:内脏脂肪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5%可信区间为0.75~0.86,
P<0.05),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71.7%。
结论:内脏脂肪指数是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内脏脂肪指数升高,早期复发风险增大。
文献关键词:
肝脏肿瘤;腹部脂肪;内脏脂肪指数;早期复发;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宗乾;蔡萍;刘晨;唐腾骞;成杰;陈凤喜;彭娟;李晓明
作者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16;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38;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重庆 40003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宗乾;蔡萍;刘晨;唐腾骞;成杰;陈凤喜;彭娟;李晓明-.术前腹部脂肪测定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09):1225-1233
A类:
B类:
腹部脂肪,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术后早期,早期复发,预测价值,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医学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陆军,军军,军医大学,外科手术切除,临床病理资料,定情,术后生存,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正态分布,偏态分布,Q1,Q3,Mann,Whitney,绝对数,类型选择,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效能评价,皮下脂肪,内脏脂肪指数,cm
,按计划,划进,生存时间,体质量指数,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可信区间,复发风险,肝脏肿瘤,线计算,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AB值:
0.14966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